托管家校沟通避雷指南:9大禁忌,托管老师必知!
在托管班的日常运营里,托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成效,直接左右着招生转化与口碑维系。
沟通堪称一门精妙艺术,对于托管老师而言,和家长交流时,精准把控话术、拿捏言辞尺度,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本领。
下面,就为大家深度剖析托管老师与家长对话时,务必规避的9种错误方式。
01过分夸大或承诺
家长满脸愁容地倾诉:“孩子现在整体表现还可以,就是生活习惯不太好,吃饭磨蹭,写作业也不专心。”
有的老师为让家长宽心,拍着胸脯保证:“浩浩妈妈,您别愁了!咱托管班的张老师可擅长纠正孩子习惯了,浩浩来了,不出一个月,肯定能让他吃饭、写作业都规规矩矩的。”但实际上,每个孩子性格、习惯各异,改变绝非一蹴而就。
老师给家长介绍托管班的优势、老师的经验时,一定要实事求是。要是家长因老师的过度承诺送孩子入托,可过了许久孩子没明显改变,家长必然失望,甚至可能给托管班差评、转班。
02说话太过直接
家长面露犹豫,犹豫说道:“我家孩子有点调皮,之前在别的托管班就不太安分,我再考虑考虑吧。”
有的老师却直截了当地回应:“孩子调皮您就不管啦?老这么放纵,以后在集体生活里可吃不开,到时候吃亏了,您后悔都来不及。”
俗话说得好:“打人不打脸,揭人不揭短。”老师这样直白的话语,很容易让家长觉得没面子,心生不悦。哪怕家长原本有送孩子来托管的想法,听了这话,也会对这家托管班敬而远之。
03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家长
家长给出含糊回复:“要是周末有空,我就带孩子去托管班看看。”有的老师却语气强硬:“您必须得来,错过了这次参观机会,可就不好安排了。”
家长是托管班的客户,老师跟家长交流时,态度得诚恳,语气要委婉,多用商量、建议的口吻,比如“您看周末方便来参观吗,我们随时欢迎您和孩子”,千万别用命令式的语气,以免让家长感到不舒服。
04对他人进行攻击
家长提出价格异议:“你们托管班费用有点高啊,附近那家价格比你们低不少呢。”
有的老师为突出自家优势,贬低同行:“价格低有啥用啊。他们那儿场地小,老师也没几个有经验的,孩子去了,根本照顾不过来,更别说培养好习惯了。”
在家长面前诋毁、攻击其他托管班,不但没法提升自家托管班的竞争力,反倒会让家长觉得这家托管班格局小,产生反感,对招生和口碑都极为不利。
05对家长进行质问
家长心存疑虑,质疑道:“你们说的托管服务挺全面,可我就怕实际做不到,之前听说有的托管班宣传一套,做起来又是另一套。”
有的老师一听,立马质问家长:“您凭什么这么说?有证据吗?我们一直都是按宣传的标准做的。”
家长听到这样的质问,心里肯定不痛快,大概率会直接放弃这家托管班。面对家长的质疑,老师得保持平和心态,耐心解释,用实际案例消除家长的疑虑,抓住潜在生源。
06跟家长争辩
家长怀念旧托管班,感慨道:“我还是觉得之前那家托管班氛围好,孩子在那儿挺开心的,就是距离远了点。”
有的老师却急着反驳:“您这是没深入了解我们这儿,我们托管班的氛围可好了,活动多,孩子都玩得可高兴了。”
当家长表达不同看法时,老师应先理解家长的感受,再慢慢阐述自家托管班的特色与优势。要是直接和家长争辩,就算争赢了,也可能把家长“吵跑”,丢失生源。
07过分炫耀
家长对老师表达认可:“感觉您对孩子真有耐心,挺专业的。”
有的老师一听到夸赞,就开始自我吹嘘:“那可不,我学的就是儿童教育专业,还专门研究过儿童心理学,在托管行业干了好多年,经验可丰富了。”
托管老师要是因为家长的几句赞美就忘乎所以,过度炫耀自己,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印象瞬间就没了。介绍自己时,适度提及关键信息就足够了。
08点评家长的教育方式
老师急切地对家长说:“您这么管孩子可不行,孩子在家太娇惯了,到托管班好多规矩都不适应。您得配合我们,在家里也得严格要求孩子。”
在和家长交流时,老师千万别为了凸显托管班的规范,就直接批评家长的教育方式。
即便要提建议,也得注意方式方法,用温和、委婉的语气,比如“咱们可以一起探讨下,怎么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”,这样家长才更容易接受。
09过分表现自己的专业
老师向家长介绍:“您看,我们托管班采用的是科学的behavior management(行为管理)体系,能有效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。”
跟家长沟通时,老师要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,像这种中英文夹杂、晦涩难懂的表述,只会家长一头雾水。
专业词汇太多,既影响沟通效果,又容易让家长产生距离感。交流时,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确保家长能听明白。
总之,托管老师和家长交流时,时刻要把家长的感受放在心上,用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沟通,赢得家长的信任。只有熟练掌握这门沟通艺术,托管班的招生、运营工作才能顺风顺水,越办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