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管班8个高效管理法,轻松搞定课堂秩序
2025-08-04
托管班老师每天要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孩子,课堂秩序、学生矛盾、情绪问题常常让人手忙脚乱。其实,有效的班级管理不靠 “吼叫”,而靠 “方法”。以下8个实用技巧,能帮老师轻松化解大部分难题。
一、用 “行动” 代替 “说教”,孩子更愿听
很多时候,老师苦口婆心说半天,学生却充耳不闻。这时不妨试试 “少说多做”:
上课铃响后,不说 “别说话了”,而是安静地坐在讲台前,拿起书假装阅读 —— 学生发现老师 “不启动”,自然会慢慢安静下来;
发现学生走神,不说 “认真听讲”,而是悄悄走到他身边,轻轻敲敲桌子或指指课本;
遇到学生轻微打闹,不用大声呵斥,递一个 “提醒的眼神”,比语言更有力量。
和善而坚定的行动,比重复说教更有效。前提是提前和学生约定好 “信号”(比如老师拍手三下表示安静),让他们明白 “行动背后的规则”。
二、和学生 “定约定”,比单方面 “立规矩” 更管用
与其老师说 “不许在教室跑”,不如和学生一起讨论:“教室是学习的地方,我们该怎么保持秩序?”
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(比如 “想跑的话去走廊”“下课后才能玩追逐游戏”);
把大家同意的规则写下来(用孩子的语言,比如 “室内走路慢慢走,不然会撞到同学”),并约定 “有效期”(比如一周);
到期后一起复盘:“这个约定执行得怎么样?需要调整吗?”
学生参与制定的规则,执行时会更主动。如果有人违反,只需笑着问一句:“我们的约定是什么来着?” 大多时候,孩子会不好意思地纠正自己。
三、给愤怒一个 “出口”,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
孩子在托管班难免闹矛盾、发脾气,与其禁止 “不许哭、不许生气”,不如提前准备 “愤怒选择轮”:
班会时和学生讨论:“生气时做什么能让自己平静?”(比如 “深呼吸 10 次”“去角落画一画”“跟老师说原因”);
把这些方法画在一个圆形卡片上,分成多个 “扇形”,挂在教室显眼处;
当学生发脾气时,指着选择轮问:“选一个方法试试?等你平静了我们再解决问题。”
提前给情绪找 “合理出口”,能避免冲突升级。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几次后,孩子会慢慢学会 “自己处理小情绪”。
四、面对 “顶嘴” 不反击,先 “接情绪” 再 “解问题”
学生顶嘴时,老师一旦忍不住 “回怼”(比如 “你怎么跟老师说话呢”),很容易引发争吵。正确的做法是:
先接纳情绪:“你现在好像很生气,是因为老师刚才批评你了吗?”
给双方 “冷静期”:“我们先各自安静 5 分钟,等会儿再好好说。”
情绪平复后再解决:“刚才的问题,你觉得怎么处理更好?”
人在愤怒时,大脑会进入 “战斗模式”,讲道理是没用的。等孩子能用 “理性脑” 思考时,问题就好解决了。记得教孩子几个冷静小技巧:数到 10、深呼吸、捏捏解压玩具,大人也可以用。
五、老师先 “稳住自己”,才能教会孩子 “控制行为”
如果老师自己经常情绪失控(比如对着学生大喊大叫),就别指望孩子能 “好好说话”。管理学生前,先管理好自己:
感觉要发火时,心里默数 “1-2-3-4-5”,同时深呼吸;
实在忍不住,就对学生说:“老师现在需要喝口水冷静一下,咱们 1 分钟后继续。”
万一没控制住情绪,事后真诚道歉:“刚才老师不该大声说你,对不起。我们再好好沟通一次吧。”
老师的 “情绪稳定” 是最好的示范。当你能 “不冲动、不暴躁”,学生也会悄悄模仿这种 “从容”。
六、用 “启发式提问” 代替 “命令”,让学生主动思考
“把作业拿出来!”“别玩了!” 这类命令容易引发反抗。换成 “提问”,效果会好很多:
不说 “快点写作业”,而是问:“现在这个时间,我们该做什么了?”
不说 “你怎么又打架了”,而是问:“刚才发生了什么?你觉得对方为什么会生气?”
不说 “这样做不对”,而是问:“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?”
提问能让学生感受到 “被尊重”,也能引导他们 “自己想办法”。长期下来,孩子会从 “被动听话” 变成 “主动思考”。
七、多 “鼓励” 少 “赞扬”,帮孩子建立 “内在动力”
夸孩子时,说 “你真聪明”(赞扬)不如说 “你这道题做了三次才解出来,坚持的样子很棒”(鼓励)。两者的区别是:
赞扬关注 “结果和天赋”(比如 “你是最棒的”),会让孩子依赖外界评价;
鼓励关注 “努力和过程”(比如 “你今天比昨天专注多了”),能帮孩子建立 “自我评价”。
试试这些鼓励的话:
“你自己想出了解题方法,一定很有成就感吧?”
“这对你来说很难,但你没放弃,特别厉害。”
“告诉我,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孩子在 “被看见努力” 时,会更愿意主动尝试。
八、“平视沟通” 增感情,眼神交流比话语更有力量
和学生说话时,别急着站着 “俯视” 他们。蹲下来、坐在旁边,让视线和孩子平齐,你会发现:
自己的语气会不自觉变轻柔,怒气也会减少;
孩子会更愿意看着你的眼睛说话,听得更认真;
哪怕只是简单说 “我们聊聊”,也能让孩子感受到 “被重视”。
这种 “平等的姿态” 能快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。当孩子觉得 “老师尊重我”,很多小摩擦会自然化解。
托管班管理的核心,是 “让孩子感受到尊重,同时学会守规则”。这8个方法的共同点是:不强迫、不压制,而是通过 “约定、示范、引导”,让孩子慢慢学会 “自我管理”。老师省力了,学生也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得更专注 —— 这才是双赢的管理方式。